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通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市政府系统政务信息考评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8 20:00:11  浏览:8130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通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市政府系统政务信息考评办法的通知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通政办字[2006]193号

通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市政府系统政务信息考评办法的通知

各旗县市区人民政府,通辽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委办局:
现将《全市政府系统政务信息考评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OO六年十二月十四日



全市政府系统政务信息考评办法

为进一步做好全市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工作,促进信息上报和考评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考评对象
(一)各旗县市区人民政府、通辽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办公室;
(二)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企事业单位、各驻外办事机构。
二、考评内容
(一)上报信息被自治区政府办公厅采用情况;
(二)上报信息被市政府办公厅采用情况;
(三)被考评单位政务信息工作开展情况。
三、考评办法
考评采取量化评分办法进行,各考评单位的考评得分由三部分组成:
(一)信息采用计分
1、报送信息采用加分
(1)市政府办公厅《每日要情》刊物采用每条0.5分;
(2)自治区政府办公厅信息刊物采用每条15分。
2、奖励加分
(1)国务院办公厅信息刊物采用每条50分;
(2)国务院领导批示的信息另加30分,自治区领导作出重要批示的信息另加20分,市政府领导批示的信息另加10分;
(3)按时完成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和市政府办公厅约稿任务的单位,除按标准计分外,每条信息另加10分。
3、失误扣分
(1)无故未完成约稿任务或信息内容失实,一次扣减15分;
(2)漏报或瞒报重大信息一次扣减20分,并给予通报批评。
(二)工作开展情况计分
政务信息工作开展情况总分为100分。主要包括:
1、政务信息机构设置情况(10分);
2、政务信息工作制度建设情况(15分);
3、召开政务信息年度工作会议及信息人员表彰情况(20分);
4、对政务信息人员开展培训情况(25分);
5、配合市政府办公厅开展政务信息工作情况(30分)。
(三)累计得分
各考评单位以年终考评累计得分排序进行评选,考评采取复合计分方式。
(四)考评反馈
市政府办公厅每月在《信息采用通报》上公布各考评单位本月得分和累计得分情况,在信息上报专网上公布具体采用条目。在年终最后一期《信息采用通报》上公布考评单位最终得分情况。
四、奖励办法
在年终考评基础上依得分多少为序,确定优秀等次并予以通报表彰:各旗县市区和通辽经济开发区取前4名为优秀等次;市政府各部门取前10名为优秀等次。被评为优秀等次的旗县市区、部门同时必须有被自治区采用的信息。被评为优秀等次单位的政务信息工作人员同时评为全市政府系统办公部门的优秀政务信息员。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办法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


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办法

(2009年5月27日陕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修订通过)

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 告 〔十一届〕第十七号


  《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办法》已于20
09年5月27日经陕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
修订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6月1日起施行。
  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09年5月27日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家庭保护
第三章 学校保护
第四章 社会保护
第五章 司法保护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结合本
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未满十八周岁公民的保护,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学校和家庭应当尊重和保障未成
年人享有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和受教育权等权利,
对未成年人进行理想、道德、文化、纪律和法制教育,促进未成年人
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
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领导和协调有关部门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的
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
划及年度计划,相关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设立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并确
定一名负责人分管。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由本级国家机关和有关社会
团体的负责人组成,其办事机构设在本级共产主义青年团委员会。乡
(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有专(兼)职人员负责未成年人保
护工作。
  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宣传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二)制定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三)组织、协调、指导有关部门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制定
涉及未成年人权益的有关政策;
  (四)接受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投诉、举报,督促有关部门
查处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案件;
  (五)组织开展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调查研究,向有关部门提出
意见、建议;
  (六)总结推广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经验,表彰奖励在未成年人保
护工作中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
  (七)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其他事项。
第六条 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工会、残疾人联合会、
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青年联合会、学生联合会、少年先锋队及其
他有关社会团体,协助人民政府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维护未成年
人的合法权益。
  第七条 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
体、企业事业组织、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
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责任。
  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学校和家庭应当采取措施,优化和改善未
成年人成长环境,教育、引导和帮助未成年人自尊、自爱、自强、自
信,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
感,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
  对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行为,被侵害人及其监护人或者其他组织
和个人有权向有关部门投诉、举报,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及时处理。
  第八条 国家机关制定社会政策、处理社会公共事务应当优先保
障未成年人的权益,社会组织、学校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应当优先考虑
未成年人的生命安全。
 
   第二章 家庭保护

第九条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为未成年人创造良好、和睦的
家庭环境,提供必要的生活、学习条件,以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
和适当的方法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抚养教育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家庭中的其他成年人应当协助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教
育、保护未成年人。
  第十条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正确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责任和抚养义务;
(二)保障适龄未成年人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三)教育未成年人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预防
和制止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四)维护未成年人的财产权益,不得非法处分、侵占未成年人
的财产;
(五)鼓励支持未成年人参加适宜的家庭劳动、社会公益活动以
及有益的文化娱乐、社会实践活动。
  第十一条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
(二)虐待、遗弃、买卖未成年人;
(三)教唆、强迫未成年人从事违法、犯罪行为;
(四)强迫、指使未成年人乞讨、兜售商品、卖艺等;
(五)为未成年人订立婚约,允许或者迫使未成年人结婚;
(六)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
(七)其他不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侵害未成
年人合法权益或者影响其身心健康的行为。
  第十二条 父母因外出务工经商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完全履行对未
成年子女监护责任的,应当委托有监护能力的其他成年人代为监护,
并经常保持与未成年子女、受委托人的联系、沟通,及时掌握未成年
子女的生活、学习和生理心理等方面的状况。
  第十三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因违法犯罪被羁押或
者身体有重大疾病,不能履行监护责任的,或者有严重恶习直接危害
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应当依法变更或者指定监护人。对没有监护人
的,由未成年人父母所在单位或者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民政部
门担任监护人。

   第三章 学校保护

第十四条 学校应当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
教育教学质量,注重培养未成年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
能力,促进未成年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应当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基础,进行社会公德、传统
美德、民主法制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教育未成年学生形成健
康的人格。
  第十五条 学校应当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接收适龄
未成年人入学,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或者
责令未成年学生停课、停学、退学。
  学校处分未成年学生,应当听取未成年学生及其父母或者其他监
护人的申辩,并对申辩的内容予以答复。未成年学生受到处分后有改
正表现的,学校应当在其毕业前将处分记录从个人档案中消除。
  第十六条 学校应当按照国家确定的教学制度、教育教学内容和
课程设置开展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开展体育锻炼、文化娱乐、卫生保
健、社会实践等有益身心健康的课外活动,不得加重未成年学生的课
业负担。
  第十七条 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遵守职业道
德规范,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体罚、变相体罚或者侮辱、
诽谤、歧视未成年人,不得用罚款等手段惩罚未成年人,不得侵犯未
成年人的隐私权。
  第十八条 学校应当对未成年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提高未成
年学生的判别能力和自律意识,教育未成年学生文明上网。学校的互
联网上网场所应当为未成年学生提供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和上网服
务。
  第十九条 学校应当根据未成年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开展社会
生活指导、心理健康辅导、青春期教育和法制教育,为未成年学生提
供心理咨询辅导。
  第二十条 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应当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开设
家长课堂或者家长开放日,保持与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沟通和联系。
鼓励和支持学校与社会团体举办公益性教育讲座,指导父母或者其他
监护人教育未成年人。
  学校对有不良行为或者轻微违法行为的未成年学生,应当及时告
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共同做好教育工作,不得歧视。
  第二十一条 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定期检查校舍和其他设施、场所,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或者报告有关部
门处理。
  学校、幼儿园应当对未成年人进行交通、消防、卫生等安全教育
和防灾避险教育,制定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提高未
成年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教育、公安、卫生等部门应当加强防
险避灾演练等活动的专业指导。
  学校、幼儿园组织未成年人参加集会、文化娱乐、社会实践等集
体活动,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防止发生人身安全事故。
  第二十二条 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应当建立健全卫生保健制度,
提供必要的卫生保健条件,定期进行卫生防疫检查和消毒,组织未成
年人进行健康检查。
  中小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和其他未成年
人集中活动的场所,禁止吸烟、饮酒。
  第二十三条 学校应当根据未成年女学生的生理特点建设和配置
卫生间,女卫生间人均实际使用厕位应当多于男卫生间厕位。
  学校和教师应当允许未成年女学生在经期内暂不参加剧烈的体育
活动。
  第二十四条 学校的共产主义青年团、少年先锋队和学生会组织
应当开展有益于未成年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学校应当给予支持,并
提供必要的经费和活动场所。


第四章 社会保护

第二十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图书、报刊、
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网络信息和公共活动场所的监督管理,鼓励
和支持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文艺创作和科普活动。
  第二十六条 博物馆、展览馆、美术馆、科技馆、纪念馆、烈士
纪念建筑物、名人故居、公共图书馆、学校图书馆、文化馆、文化宫、
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等各类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公益性文化
设施,应当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毁坏或
者改作他用。
  影剧院、体育场馆以及其他适宜未成年人的经营性文化活动场所,
应当对未成年人优惠。
  第二十七条 文化部门应当会同公安、工商行政管理、电信管理
等部门加强对网吧、游艺厅、歌舞厅等娱乐场所的监督管理,净化未
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
  文化部门应当建立网吧社会监督制度,会同未成年人保护组织、
关心下一代工作机构等招募志愿者为网吧监督员,对网吧进行社会监
督,制止在网吧浏览、下载、发布、传播淫秽色情内容的行为,制止
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当地政府应当对网吧监督员提供必要的经费补助。
  省互联网协会应当发挥行业自律作用,受理互联网违法有害信息
的举报投诉,定期公布违法、违规网站名单。网站、网吧应当及时清
除、过滤或者屏蔽互联网上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违法有害信息。
  第二十八条 电信管理部门应当加强移动通讯、网络接入服务的
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通过手机、互联网发布、传播淫秽色情等
违法有害信息。
  广播电影电视部门应当加强网络视听节目管理,采取信息审查、
播出管理、记录留存和违法有害信息发现、防范、报告措施,保证网
络视听节目内容的文明健康。
  第二十九条 公园、游乐场、体育场(馆)、青少年宫等未成年
人活动的公共场所,其经营者、管理者应当对可能危及未成年人人身
安全的设施设备,在显著位置设置警示标志,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第三十条 中小学校园周边200米之内不得开设网吧、游艺厅、
歌舞厅等娱乐场所和彩票投注站点,600米内不得设立彩票专营场所。
  网吧、歌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经营者应当在显著
位置设置未成年人禁入标志,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禁止向未成年
人出售烟酒,经营者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不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的标
志。对难以判明是否已成年的,应当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
  第三十一条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支持学校、有关部门、
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协助学校、
有关部门、社会组织开展未成年人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应当配
合公安、司法行政部门以及其他社会团体开展帮教矫治工作。
  第三十二条 县级以上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对完成
义务教育不再升学的未成年人,应当组织实施职业教育或者培训,为
其创造劳动就业条件。
  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不得以实习、社会实践等为名,强迫、
利用、变相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从事劳务活动。
  第三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合理设置残疾未成年人的特
殊教育学校(班)和福利机构,为残疾未成年人学习、生活、康复、
医疗等提供保障。
  普通学校应当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未成年人随班就
读,并为其学习、康复提供帮助。
  第三十四条 公安部门应当加强学校周边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
在学校、幼儿园门口以及其他未成年人集中出入的交通道口,设置警
示、限速、让行等交通标志和施划人行横道线,市政部门应当根据需
要设置过街天桥、地下通道。
  在学校、幼儿园未成年人集中出入的时段,公安部门根据需要安
排民警或者协管员维护校园门口的交通秩序。机动车、非机动车应当
主动避让未成年人。
  公安部门应当加强接送未成年人机动车辆的监督检查,严格核定
车辆限乘人数,及时排查安全隐患,保证车辆的安全性能。
  第三十五条 工商行政管理、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卫生等
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广告的监督管理,广告主、广告经营者、
广告发布者不得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上刊播损害未成
年人身心健康的广告。
  第三十六条 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卫生等部门应当按
照各自职责,加强未成年人学习生活等用品及学校周边市场的监督管
理,依法查处生产销售有害未成年人健康的食品、药品、玩具、用具
和游乐设施等违法行为。

   第五章 司法保护

第三十七条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部门
在履行法定职责活动中,应当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尊重未成年
人的人格尊严。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办理未成年人刑事犯罪案件时,应当由
专人负责,人民法院应当设立少年法庭,指定熟悉未成年人特点、善
于做未成年人思想教育工作的审判员担任审判长,按照有关规定聘请
教育机构的教育工作者,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工会、残疾
人联合会的人员担任人民陪审员。
  第三十八条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讯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询
问未成年证人、被害人,应当通知其监护人到场。无法通知监护人或
者监护人不能到场的,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未成年人所在学校、
未成年人住所地的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或者当地未成年人保护机
构指派人员到场。
  第三十九条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司法行政部门
以及法律援助机构、律师,可以就涉及未成年人案件存在的问题,向
有关组织和个人提出意见、建议。
  第四十条 服刑的未成年人没有完成义务教育的,司法行政部门
应当会同教育行政部门配备教师,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保证其继续
接受义务教育,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辅导。
  解除羁押或者服刑期满的未成年人复学、升学、就业不受歧视。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
不履行监护职责,由公安机关对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进行
训诫,或者依法予以治安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无正当理由
未保障未成年人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的,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
级教育行政部门给予批评教育,责令限期改正。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学校拒收适龄未成年人入学,责
令学生停课、停学、退学或者开除学生的,由教育行政部门予以纠正;
情节严重或者逾期不改的,对学校的有关负责人及直接责任人给予行
政处分。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学校未制定安全制度和应急预案
的,由教育行政部门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改正;由此造成学生人身安
全事故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
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学校教职员工对未成年学生实施
体罚、变相体罚、侮辱、诽谤、歧视或者侵犯其隐私权的,视情节轻
重,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批评教育、行政处分或者解
聘;构成民事侵权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
事责任。
  第四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经营者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或者
未设置禁止未成年人购买烟酒警示标志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予以
警告,并处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侵害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法律、
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八条 国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造
成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
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九条 本办法自2009年6月1日起施行。




江西省立法条例

江西省人大


江西省立法条例
江西省人民代表大会
江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公告第3号


(江西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于2001年2月23日通过,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地方立法活动,健全地方立法制度,提高地方立法质量,推进依法治省,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修改、废止和批准地方性法规及相关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地方性法规,是指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依法制定的,或者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法批准的较大的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在本行政区域内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
第三条 制定地方性法规应当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规定的立法原则,从本省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出发,体现地方特色,不得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

第二章 立法权限
第四条 下列事项由省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地方性法规:
(一)法律规定由省人民代表大会立法的事项;
(二)涉及省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及其工作规则的事项;
(三)其他需要提请省人民代表大会立法的特别重大事项。
第五条 下列事项由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
(一)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需要根据本省实际情况作出具体规定的事项;
(二)属于地方性事务需要立法的事项;
(三)省人民代表大会授权立法的事项;
(四)除《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八条规定的事项外,其他涉及全省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资源和环境保护、民政等社会生活的,且国家尚未制定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事项。
在国家制定相应的法律或者行政法规后,地方性法规与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规定相抵触的,应当及时进行修订或者废止。
第六条 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省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可以对省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不得同该法规的基本原则相抵触。

第三章 立法准备
第七条 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根据本省的实际需要和可能,在常务委员会任期的第一年内制定五年立法规划,在每年的第一季度制定年度审议法规草案计划。
五年立法规划和年度审议法规草案计划,由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机构根据各方面提出的立法建议和意见拟定,报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决定。
第八条 制定立法规划和年度审议法规草案计划应当进行可行性研究,广泛听取各有关方面意见,必要时,组织有关机关、组织和专家进行论证,使立法规划和年度审议法规草案计划符合本省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体现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突出重点、保证质量的要求。
各有关机关或者部门在提出立法建议项目时,应当同时提供立法依据,立法的必要性、可行性,法规拟规范的主要内容等说明。
第九条 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年度审议法规草案计划应当与五年立法规划相衔接。
省人民政府的年度立法项目和较大的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年度立法项目应当与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立法规划和年度审议法规草案计划相衔接。
第十条 年度审议法规草案计划在实施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的,有关机关或者部门应当及时提出调整报告,由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机构会同其他有关工作机构进行研究,提出意见,报请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决定。
第十一条 法规草案一般由提请机关组织起草。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或者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依法提出的法规案,经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决定,列入年度审议法规草案计划的,由有关专门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或者省人民政府组织起草,也可以委托起草。
第十二条 省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提出的法规案或者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提出的立法建议,需要委托起草的,由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决定。
第十三条 起草法规草案一般应当对法规草案制定的目的、依据、适用范围、主管部门、权利义务、法律责任、施行日期等作出规定。
第十四条 起草法规草案应当进行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对法规草案规范的主要问题进行论证,并符合立法技术规范的要求。
第十五条 提请省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常务委员会审议的法规案,应当同时报送法规草案说明,并提供必要的参阅资料。
法规草案的说明,应当阐明立法的指导思想、依据、必要性和主要内容以及对重大问题协调等方面的情况。

第四章 省人民代表大会立法程序
第十六条 省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可以向省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法规案,由省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审议。
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省人民政府、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省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可以向省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法规案,由主席团决定提交会议审议,或者并交有关专门委员会审议、提出报告,再由主席团决定提交大会表决。
第十七条 10名以上代表联名,可以向省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法规案,由主席团决定是否列入会议议程,或者先交有关专门委员会审议,提出是否列入会议议程的意见,再由主席团决定是否列入会议议程。
专门委员会审议的时候,可以邀请提案人列席会议,发表意见。
第十八条 拟向省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的法规案,在省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可以先向常务委员会提出,经常务委员会会议依照本条例第五章规定的有关程序审议后,决定提请代表大会审议,由常务委员会或者提案人向大会全体会议作说明。
第十九条 常务委员会决定提请省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审议的法规案,应当在会议举行的20日前将法规草案及其说明寄送给代表。
第二十条 列入省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的法规案,在大会全体会议上听取提案人的说明后,由各代表团进行审议。审议时,提案人应当派人听取意见,回答询问。根据代表团的要求,有关机关、组织应当派人介绍情况。
第二十一条 在各代表团审议法规案的同时,由有关专门委员会进行审议,向主席团提出审议意见,并印发会议。
第二十二条 列入省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的法规案,由法制委员会根据各代表团和有关专门委员会的审议意见,对法规案进行统一审议,向主席团提出审议结果报告和法规草案修改稿,对重要的不同意见应当在审议结果报告中予以说明,经主席团会议审议通过后,印发会议。
第二十三条 列入省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的法规案,必要时,主席团常务主席可以召开各代表团团长会议,就法规案中的重大问题听取各代表团的审议意见,进行讨论,并将讨论的情况和意见向主席团报告。
主席团常务主席也可以就法规案中的重大的专门性问题,召集代表团推选的有关代表进行讨论,并将讨论的情况和意见向主席团报告。
第二十四条 列入省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的法规案,在交付表决前,提案人要求撤回的,应当说明理由,经主席团同意,并向大会报告,对该法规案的审议即行终止。
第二十五条 法规案在审议中有重大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经主席团提出,由大会全体会议决定,可以授权常务委员会根据代表的意见作进一步审议,作出决定,并将决定情况向省人民代表大会下次会议报告;也可以授权常务委员会根据代表的意见作进一步审议,提出修改方案,提请省人民代表大会下次会议审议决定。
第二十六条 法规草案修改稿经各代表团审议后,由法制委员会根据各代表团的审议意见进行修改,提出法规草案表决稿,由主席团提请大会全体会议表决,表决采用举手或者无记名方式,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第二十七条 省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地方性法规由大会主席团发布公告予以公布。

第五章 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立法程序
第二十八条 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法规案,由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
省人民政府、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省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法规案,由主任会议决定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或者先交有关专门委员会审议,提出报告,再由主任会议决定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如果主任会议认为法规案有重大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可以建议提案人修改完善后再向常务委员会提出。
第二十九条 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5人以上联名,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法规案,由主任会议决定是否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或者先交有关专门委员会审议、提出报告,再由主任会议决定是否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主任会议决定不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应当向常务委员会会议报告或者向提案人说明。
第三十条 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法规案,除特殊情况外,应当在会议举行的15日前将该法规草案及其说明寄送给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
第三十一条 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议法规案时,应当召开全体会议进行审议,提出审议意见报告。根据需要,可以要求有关机关、组织的负责人到会说明情况。
有关的专门委员会的审议意见报告,应当包括制定该法规的必要性、法规草案的合法性、可行性,并对法规草案提出具体修改意见。
第三十二条 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法规案,一般应当经两次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后再交付表决。
对各方面意见比较一致的法规案或者部分修改法规案、废止法规案,可以经一次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后交付表决。
第三十三条 常务委员会会议第一次审议法规案,在全体会议上听取提案人的说明和有关专门委员会的审议意见报告,然后由分组会议进行审议。
常务委员会会议第二次审议法规案,在全体会议上由法制委员会作关于法规草案修改情况的汇报,并提出法规草案修改稿,然后由分组会议对法规草案修改稿进行审议。根据需要,经主任会议决定,也可以由联组会议进行审议。
第三十四条 常务委员会分组会议或者联组会议审议法规案时,提案人应当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问。根据小组或者联组的要求,有关机关、组织应当派人介绍情况。
第三十五条 法制委员会负责统一审议法规案时,应当召开全体会议,可以邀请有关的专门委员会的成员列席会议,发表意见。
对重要的不同意见,法制委员会应当在修改情况的报告和审议结果报告中予以说明。对有关专门委员会的重要审议意见没有采纳的,应当向有关专门委员会反馈。
第三十六条 专门委员会之间或者专门委员会与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之间对法规草案的重要问题意见不一致时,应当向主任会议报告。
第三十七条 法规案经常务委员会两次会议审议后,仍有重大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由主任会议提出,经联组会议或者全体会议同意,可以暂不付表决,交法制委员会和有关专门委员会进一步审议。
暂不付表决的法规案,经过审议修改和协调,草案中的重大问题得到解决的,由主任会议决定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再次审议。
第三十八条 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法规案时,应当安排必要的时间,保证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充分发表意见。
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法规案时,可以邀请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列席会议,发表意见,也可以组织公民旁听。
第三十九条 省人民代表大会法制委员会、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在起草、修改法规草案过程中,应当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听取意见可以采取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多种形式。
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机构应当将法规草案发送有关机关、组织和专家征求意见,将意见整理后送法制委员会和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并根据需要,印发常务委员会会议。
第四十条 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重要的法规案,经主任会议决定,可以将法规草案在《江西日报》或者其他媒体上公布,征求意见。各机关、组织和公民提出的意见,由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机构收集整理后,分送法制委员会和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并根据需要,印发常务委员会会议。
第四十一条 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法规案,在交付表决前,提案人要求撤回的,应当说明理由,经主任会议同意,并向常务委员会报告,对该法规案的审议即行终止。
第四十二条 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的法规案,因各方面对制定该法规的必要性、可行性等重大问题存在较大意见分歧搁置审议满两年的,或者因暂不付表决经过两年没有再次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的,由主任会议向常务委员会报告,对该法规案的审议即行终止。
第四十三条 法规草案修改稿经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后,由法制委员会根据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进行修改,提出审议结果报告和法规草案表决稿,再由主任会议决定提请常务委员会全体会议表决。
经一次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即交付表决的法规案,适用前款规定。
第四十四条 省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5人以上联名,对法规草案表决稿中个别条款提出修正案的,由主任会议决定,可以先就修正案进行表决。
经主任会议决定,常务委员会全体会议可以对法规草案表决稿中有重大争议的条款单独进行表决。
常务委员会会议表决法规草案表决稿及其修正案,采用无记名方式,以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
第四十五条 常务委员会通过的地方性法规由常务委员会发布公告予以公布。

第六章 法规批准程序
第四十六条 较大的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修改和废止的地方性法规,应当向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报请批准的报告,并附送有关说明及参阅资料。
第四十七条 对报请批准的地方性法规,先交省人民代表大会法制委员会审议,提出审议意见报告,再由主任会议决定,提交常务委员会会议审查批准。
法制委员会审议法规案时,可以邀请有关的专门委员会的成员列席会议,发表意见。
第四十八条 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报请批准的地方性法规主要审查其合法性,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或者本省的地方性法规不抵触的,应当在4个月内予以批准;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或者本省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可不予批准或者采取附修改意见的方式批准。
第四十九条 报请批准的地方性法规同省人民政府规章相抵触的,常务委员会如果认为省人民政府规章的规定不适当,可以撤销省人民政府规章或者责成省人民政府对规章进行修改;如果认为报请批准的地方性法规的有关条款不适当,可采取附修改意见的方式批准。
第五十条 对已报请批准的地方性法规,由较大的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布公告予以公布。

第七章 法规解释
第五十一条 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凡属条文本身需要进一步明确具体含义或者作出补充解释规定的,由常务委员会进行解释或者作出规定。
第五十二条 省人民政府、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和省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以及设区的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向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地方性法规解释要求。
第五十三条 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负责研究拟订法规解释草案,由主任会议决定提请常务委员会审议。
第五十四条 法规解释草案经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由法制委员会根据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意见进行审议、修改,提出法规解释草案表决稿。
法规解释草案表决稿由常务委员会全体组成人员过半数通过,由常务委员会发布公告予以公布。
第五十五条 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法规解释同地方性法规具有同等效力。
第五十六条 地方性法规实施中的具体应用问题,属于政府工作的,由省人民政府或者其所属的有关主管部门进行解释;属于审判、检察工作的,分别由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进行解释;属于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的,由有关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进行解释。上述机关作出的应用解释,应当在作出解释后的30日内报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机构可以对有关具体问题的法规询问,进行研究予以答复,并报常务委员会备案。
第五十七条 较大的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请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的地方性法规,由较大的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进行解释。

第八章 其他规定
第五十八条 地方性法规的名称一般分为条例、规定、办法、实施办法、规则。
第五十九条 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公布后,应当及时在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刊和《江西日报》、《江西政报》上刊登。
在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刊上刊登的地方性法规文本为标准文本。
第六十条 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或者批准的地方性法规,由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事机构在法规公布后的30日内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
第六十一条 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会议通过法规修正案、废止案时,应当作出修改或者废止该法规的决定。
地方性法规部分条文被修改或者被废止的,应当公布新的法规文本。
第六十二条 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机构应当将已公布施行的地方性法规汇编成册。
第六十三条 省人民政府和较大的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应当自规章发布之日起30日内报送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第九章 附则
第六十四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1986年1月29日江西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并经1989年3月5日江西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和1993年12月18日江西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两次修订的《江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同时废止。


2001年2月23日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